注2:常用命令安装:查看anaconda-ks.cfg,确定是否装base软件组
显示部份信息如下:
若没安装base软件组,则一些常规命令如ifconfig等就无法使用。可以使用yumgroupinstall base安装base软件组。
二、rhel7默认运行级别和终端分辨率修改
修改默认运行级别:
rhel7.0 做了很多大的改变,打开inittab看下
# inittab is no longer used whenusing systemd.
/etc/inittab 这个文件已经不再使用,systemd对linux来说就是一个init程序,可以作为sysVinit和Upstat的替代。
systemd使用比sysvinit的运行级别更为自由的target概念作为替代
第三运行级:multi-user.target
第五运行级:graphical.target
#前者是符号链接指向了后面的target
runlevel3.target-> multi-user.target
runlevel5.target-> graphical.target
如下图所示:
修改开机默认运行级别:
方法1:
默认级别转换为3(文本模式)ln -sf /lib/systemd/system/multi-user.target/etc/systemd/system/default.target
或者默认级别转换为5(图形模式)
ln -sf /lib/systemd/system/graphical.target/etc/systemd/system/default.target重启:reboot方法2:
systemctl set-default multi-user.target
用这个systemctl命令来查看默认目标。
systemctl get-default
切换运行级别:
方法1:
切换到:运行级3
这两种都可以
systemctlisolate multi-user.target
systemctlisolate runlevel3.target
切换到:运行级5
这两种都可以
systemctlisolate graphical.target
systemctlisolate runleve5.target
方法2:
init [0123456]
#查看当前运行的级别
runlevel //仍然可用
修改安字符终端分辨率:
由于是在VM里面安装的,完了之后终端界面的分辨率非常高,很难操作
因为RHEL7用了grub2,而不再是grub了,在grub2中要修改的文件是/boot/grub2/grub.cfg;
这里有一张分辨率的对照表(在grub.cfg中添加vga=ask,系统重启后就会询问要设置的分辨率。)
修改前:
修改后,在后面添加vga=0x???(问号代表分辨率代码),
附:如何实现rhel7图形界面自动登陆:
首先找到/etc/gdm/custom.conf文件
然后在custom.conf文件里在daemon下加入下面的内容:
AutomaticLoginEnable=true
AutomaticLogin=root
三、设置主机名
rhel7不再使用/etc/sysconfig/network设置主机名,而是使用/etc/hostname文件,下面就介绍有关rhel7设置主机名的几种方法。
方法:1
修改/etc/hostname文件设置主机名。
方法:2
执行hostnamectl命令
使用hostnamectl命令,hostnamectl set-hostname name ,再通过hostname或者hostnamectl status命令查看更改是否生效。
方法:3
执行nmtui命令
使用nmtui命令会弹出一工具界面
选择第三项"set system hostname"修改主机名
修改后选择"ok"退出nmtui工具。
执行systemctl restart systemd-hostnamed
执行hostname或hostnamectl查看。
方法:4
执行nmcli命令
nmcli general hostname查看主机名
nmcli general hostnamemy-server 设置主机名
执行systemctl restartsystemd-hostnamed使修改生效
四、设置IP地址、网关和DNS
RHEL7里面的网卡命名方式从eth0,1,2的方式变成了enoXXXXX的格式。 en 代表的是enthernet (以太网),o 代表的是onboard (内置),那一串数字是主板的某种索引编号自动生成,以便保证其唯一性。和原先的命名方式对比,这种新的方式比较长,难以记忆,不过优点在于编号唯一,做系统迁移的时候不容易出错。
说明:RHEL 7.0默认安装好之后是没有自动开启网络连接的!
方法1、进入网络置配文件目录,修改网卡配置文件,如下图所示:
TYPE="Ethernet|Bridge"网络接口类型
BOOTPROTO="static|none" #启用静态IP地址(BOOTPROTO=dhcp启用动态获取IP)
DEFROUTE="yes"
IPV4_FAILURE_FATAL="no"
IPV6INIT="yes|no" 是否支持IPV6
USERCTL="yes|no" 是否允许普通用户控制此接口
PEERDNS="yes|no" 是不是接受DHCP服务器指派的DNS服务器地址
IPV6_AUTOCONF="yes"
IPV6_DEFROUTE="yes"
IPV6_FAILURE_FATAL="no"
NAME="eno16777736"
UUID="8071cc7b-d407-4dea-a41e-16f7d2e75ee9" 设备标识号
ONBOOT="yes" #开启自动启用网络连接(默认值为no)
IPADDR0="192.168.21.128" #设置IP地址 只有在BOOTPROTO={none|static}设置才有效
PREFIX0="24" #设置子网掩码 此设置也可用 PREFIX=n (n为掩码位数)
GATEWAY0="192.168.21.2" #设置网关 要与IP地址属于同一网段
DNS1="8.8.8.8" #设置主DNS
DNS2="8.8.4.4" #设置备DNS
HWADDR="00:0C:29:EB:F2:B3"
IPV6_PEERDNS="yes"
IPV6_PEERROUTES="yes"
service networkrestart #重启网络
查看ip信息:
Ifconfig命令或ip addr show 或ip addr show dev 网络设备名或ip addr查看所有网卡信息。
#ip addr show dev eno16777736
1.接口状态
2.硬件
3.IPv4地址与子网
4.广播地址,范围,设备名称
5.IPv6信息
ip 命令现实关于网络性能的统计信息,接收(RX)发送(TX)数据包。
用nmcli connection show网卡信息
测试网络是否正常:
ping www.baidu.com #测试网络是否正常
traceroute 和 mtr 显示出我们到达一个网络所经过的路由信息
yum -y install traceroute
yum -y install mtr
traceroute
mtr是Red Hat自带的工具,结合了"traceroute"和"ping"功能于一身诊断工具
第一列:显示的是IP地址和本机域名,这点和tracert很像
第二列:是显示的每个对应IP的丢包率
第三列:snt设置每秒发送数据包的数量,默认值是10 可以通过参数 -c来指定第四列:显示的最近一次的返回时延
第五列:是平均值这个应该是发送ping包的平均时延第六列:是最好或者说时延最短的第七列:是最差或者说时延最常的第八列:是标准偏差ethtool:查看网路接口设备本身的属性
ethtool 网卡接口名称
方法2:执行nmtui命令
使用nmtui命令会弹出一工具界面
重启network服务。
方法3:通过nm-connection-editor来配置连接(注:必须在图形界面下运行)
配置好了,重启网络服务,执行ifconfig或ip addr发现已经获取了新的地址。
一旦该连接建立成功,在/etc/sysconfig/networks-scripts下面就会自动创建同名的配置文件
方法4:nmcli命令
nmcli是个很强大的命令,后面一大堆选项和对象可以配置。看看帮助文档,对象可以是综合信息,网络,信号和连接。这里我们主要是学习连接的配置使用
如何配置连接,还是先看看帮助,他后面可以跟show,up, down, add, modify, edit, delete, reload,
看看device有哪些参数
查看具体的设备信息可以通过 nmcli connection show 设备名来查看
添加一个新连接,先先看看帮助
修改现有连接,可以先先看看帮助
nmcliconnection modify --help